芳兰:是金大娘娘的心腹丫鬟,号称“丫王”(既丫鬟中的头,其实还是丫鬟)。她年轻漂亮,聪明伶俐,善于察言观色,是金大娘娘的左膀右臂。她在许多事情上都为大娘娘出谋划策,起到了“军师”的作用,似乎有“为虎作伥”之嫌(大娘娘是“雌老虎”么)。这个女孩子还有一点值得称道的是用情专一:她的未婚夫文宣(原为金贵升的书童)在遭受不白之冤后逃出金家,下落不明,但她却始终在等着文宣归来。当然最后得到了幸福的结局。
2 P/ L. e% G) ` c6 @2 l S) Q9 ]& [9 B, l$ E9 t; l
文宣:原为金贵升的书童,因受不白之冤而逃出金家,流落江湖,后来投军在戚继光麾下抗倭,因军功而升官至三品参将。可以说,文宣这个人物很好地诠释了“将相本无种,男儿当自强”这句话。难得的是,做了官的文宣也没有忘了自己的未婚妻芳兰,因此最后能够有情人终成眷属。4 ]& F" ^9 }, y# u, \- N8 i# ?# |* w' D
$ p# A( U0 K$ t" w/ b王定:金家老总管,已历三代,对于金家一直是忠心耿耿,任劳任怨。为人又是古道热肠,乐于成人之美,再加上社会阅历极其丰富,因此广泛地受到大伙的尊敬,也是大娘娘的左膀右臂之一,可以称得上是个“义仆”了。: Y9 o0 B+ Q) t1 d( D
. d) L7 _! `5 Z* W& h/ L三师太:法华庵的尼姑,法号“智贞”,出身于破落的官宦之家。与金贵升结识后相恋,并为金贵升生下一子,即后来的元宰。可能是因为是出家人的缘故,她为人比较胆小、低调,虽然整天思念金贵升和儿子,但真见到儿子了又不敢相认。又因自幼知书识礼,是个才女,因此她又是深明大义的人,即使面对金家的势力,也不屈从,在厅堂夺子后,她鼓励儿子北上追寻徐上珍夫妇去认罪。总的来说,这个人物的尴尬地位决定了她是一个处于极度矛盾中的人。
1 I8 `2 q& p3 Z: w3 P1 A0 Q; e/ _8 B& X, a" ^$ L
张国勋:金大娘娘的父亲,曾经官至吏部尚书,告老后居住在苏州。这个老头子毕竟是在官场中跌打滚爬多年,因此是既奸又滑。在金大娘娘与五绅缙争夺码头和厅堂夺子两件事上,张老头的奸猾表露无遗。因此,个人对于这个人物并不感冒。, @; @+ P4 X. v4 d! R+ D
/ \: N( e, S7 T A4 t0 |0 ~9 q: [在《玉蜻蜓》中还有其他许多人物,但因一则篇幅有限,二则也记不大清了,也就不多作介绍了。
. m( z0 L4 s) A0 a1 N3 c9 ~8 m \
下面再说说《玉蜻蜓》主角徐元宰的历史原型。本来还一度以为是嘉靖年间内阁首辅徐阶,因为在嘉靖四十一年,徐阶得知嘉靖帝对严嵩父子的不法行为已有所闻,于是就命御史邹应龙参劾,终于使严嵩罢官,其子严世藩谪戍。徐阶则取代严嵩而为首辅。这跟评弹中元宰的发迹史有点相似,故而会有此错觉。后来,看了1985年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周玉泉先生演出本后才知道,原来元宰的历史原型是万历年间的内阁首辅申时行,而《玉蜻蜓》原来弹唱时唱的就是苏州申家申贵升和申时行父子。那为什么会改申为金呢?这是说书人与权贵斗争被迫妥协的结果,因为《玉蜻蜓》影射苏州大地主申贵升、申时行父子,因此申家向官府备案要求禁说。嘉庆十四年苏州府的告示就道:“为崇敬先贤,禁止弹唱《玉蜻蜓》事,……郡属先贤申文定公,身掇巍科,望隆鼎铉;文章相业,一代名臣。……外间向有《玉蜻蜓》小说流传,毋论法华秽迹,诬蔑清名;即弹词淫词,亦关风化。现据申启等呈称:街坊近有弹唱人等,殊属不敬。本府严行查逐外,合并通晓各书铺,务销销旧版,弹唱家亦不许更唱《玉蜻蜓》故事。如有违抗,一经查察,一并重处不贷!”申家势力极大,到民国时期还有人在当警察厅厅长,叫申振江,前辈艺人吴升泉曾为弹唱《玉蜻蜓》而被拘押过一个时期。所以评弹界为了避讳,把申贵升改为金贵升,传唱至今至今仍然如此,要改过来反而不顺口了。* i1 c: C+ n" L; w8 M3 @
x, v! R2 k' `) m( @( @) T( j“申时行,字汝默,号瑶泉,长洲人。生于明世宗嘉靖十四年,卒于神宗万历四十二年,年八十岁。嘉靖四十一年(公元一五六二年)进士第一,授修撰。历左庶子,掌翰林院事。以文字受知张居正。万历中,累官吏部尚书,继张四维为首相,政务宽大,世称长者。然专承上意,不能建树。内阁疏请建储,首列时行名,时行方在告,又密疏否认。言官乃劾其巧避首事,排陷同官,求罢官。卒,谥文定。时行所著诗文,有《赐闲堂集》四十卷,《四库总目》传于世。”这是正史对他的记载。而实际上我知道申时行这个历史人物,还是在看黄仁宇先生的《万历十五年》后才知道的,他是万历皇帝的老师,是被张居正提拔起来的,后来在张居正、张四维先后“倒”了以后才成为内阁首辅的,为人一直很谨慎小心的,在担任内阁首辅期间,可能是吸取了张居正的教训,因此他采取了走钢丝、搞平衡的为政方式,尽可能地充当和事佬角色,实质上却不能正解决争端,所以时人讥讽他为“太平宰相”,意指他只会和稀泥,只求太平无事,在政治上没有建树。这跟他的前任张居正形成了巨大的反差。但是有些事情,任你是一等一的“太极”高手都是玩不转的,明朝万历年间的“国本之争”就是属于这样性质的事情,最终“争国本” 使得申时行处于一个超级尴尬的地位,皇帝和大臣之间竟然势成水火,形成鲜明的对立,作为内阁首辅当然是不能得罪皇帝的,但得罪了大臣集团也不好收拾,因此他受尽了夹板气最后挂冠而去,退休回家。6 S, b% h0 @* |6 S2 H; c
5 `0 G5 }/ S" w
有时曾想过,难道这就是《玉蜻蜓》里哪个意气风发的徐元宰吗?实际上曲艺人物与历史人物当然是有很大差距的。但无论象也好,不象也好,这部以他为原型而演绎出来的弹词《玉蜻蜓》却是切切实实流传了下来,经过许多艺人的丰富、完善、演绎,已经成为了文化宝库里的经典作品。言至此止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