亦称《玉夔龙》。现能上溯到的最早演出者为清同治、光绪年间艺人赵湘舟。3 }) X9 S8 M; ?
述明代已故兵部尚书邹应龙之子邹彬,家道中落,奉母命至岳父梁栋处借贷。梁嫌贫爱富,欲赖婚而将女许配丞相之子宿英。宿为娶得梁女,两次遣仆火烧邹彬所居坟堂,边将王汝川和镖客神弹子韩林先后相救。汝川赠邹玉夔龙印章留念;韩林迎邹迁至己家,两人义结金兰。韩妻贾氏见邹美貌,夜往勾引,遭拒后反诬邹戏己。韩怒欲逐邹,适是夜义贼杜雀桥行窃于梁上,窥见贾氏戏邹经过,出面作证辩诬。韩林欲杀妻,为母劝阻。贾氏勾结其兄文玉,杀人移头韩宅。韩拾头后不加思索随手抛出,头落近邻陆瞎子家,学陆被捕时,韩又至官府自首,致发配边关充军。在关边,遇副将何良之子欺凌民女,排解不成,拳打凶徒。何良公报私仇,在犯人过堂时欲杖杀韩林,适王汝川押粮回这关,大闹公堂,抢出韩林。元帅以汝川公堂劫人犯,问斩,汝川力陈是非,并推崇韩林武艺。元帅试艺,韩以打弹受到赏识。何良不服,元帅命两人比武,何败,出逃投敌,引寇入侵。韩出战平寇,杀死何良,以战功在边关为将(以上一段,演出时亦称《神弹子》)。韩林被发配后,宿英陷邹彬入狱。杜雀桥夜盗海瑞袍印,迫海至松江审理。海瑞携跟班海洪便服搭民船前往,在苏州遇漕运粮帮阻路敲诈,海瑞严惩好徒。又因访拿恶霸,在白雀寺被恶憎关于水牢,杜雀桥破寺救出海瑞,并至松江平反邹冤,惩办宿英。时海瑞发现安乐巡边王张保欲谋反,从边关调韩林及众将入京。韩林误入王府,见其妻贾氏已为张保之妾,杀之,因而蒙罪判斩。临刑时,海瑞赶到,以御踢大红袍覆盖韩身,使刽子手不敢行刑。及奏明皇帝,韩林遇赦。张保起兵造反,韩林率众英雄大破敌阵,张保伏法(以上一段,演出时亦称《大红袍》)。4 A! b1 L/ n( C* {/ k- G
此书目具“小书大说”风格,与《描金凤》合称为“龙凤二书”。其中一些段落已被整理加工为中篇或选回,如中篇《神弹子》,选回《抛头自首》、《怒碰粮船》等。0 g- Q q: ]. h3 m
说唱此书者,赵湘舟之后,赵鹤卿、赵筱卿、杨斌奎、杨振言、朱耀祥、徐啸云、张振华等较着名。另润余社朱少卿、朱伯雄曾以评话形式编演此书目。
6 B' @# Q3 [1 d- P4 T: C: z4 {& C 有清光绪十八年(1892)上海紫云轩刊本及光绪十九年上海书局石印本,题名《玉夔龙》。另有《福寿大红袍》、《大红袍初集》等刊本,述海瑞事,但故事全异。
% @6 c8 w' P* [6 k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, }; O% b p9 G6 H6 j+ Z
杨斌奎(1897——1972)男,苏州弹词演员。江苏苏州人。与长子杨振雄(1920——1998)次子杨振言(1921——2008)三人在评弹界有“书坛杨家将”“评弹三杰”之誉。
. b: J3 e* r. i* E6 D 他幼时好学不倦,尤喜苏州弹词一门。12岁时拜姐丈赵筱卿为师习唱《描金凤》《大红袍》两书。赵筱卿教授内弟,循循善诱,不到两年衣钵尽传,成为赵最得意弟子。艺成后与赵拼档说书达数十年。后与赵拆档后短期与师弟程鸿奎拼档说书。后放单档在江浙码头说书。3 h- y8 ~( K' m) U1 `
1938年携次子杨振言到上海说书,但上海已有如日中天的夏荷生与之竞争。因为夏重于演,精于弹唱。杨斌奎就以细腻说表和描摹来争取听众,唱腔接近“沈调”行腔。获得很好口碑。2 J+ d0 K% t' u6 D
10岁起从赵筱卿学《描金凤》、《玉夔龙》。出道后,先与赵筱卿拼档,充下手;又与陈鸿奎短期拼档后一度放单档。40岁后进入上海。曾在犹太富商哈同私邸“爱俪园”做长堂会10余年。由于唱堂会需要,并得府邸中文人协助,编说弹词《东周列国志》及《太真传》(后发展为《长生殿》)。之后,先后与长子杨振雄、次子杨振言拼档。
" R% r& ?. [# @ 作品及贡献演出书目除《大红袍》、《描金凤》外,还曾说过《华丽缘》等。1950年参加书戏《小二黑结婚》、《三雄惩美记》演出。1951年编说长篇弹词《渔家乐》。1954年参加上海市人民评弹工作团(今上海评弹团)。曾与杨德麟拼档说唱《描金凤》、《四进士》等,并参加中篇《神弹子》、选回《抛头自首》、《怒碰粮船》等的整理及演出。说表不温不火,稳健老到。脚色分寸感强,恰到好处,海瑞、钱志节、陆子文等均其擅场。后在上海市人民评弹团学馆任教。
4 D' y$ d* D/ n/ H0 F 1947至1948年曾当选为上海评弹协会理事长。1949年任上海评弹改进协会会长。1962年任上海市曲艺工作者协会理事。传人除二子外,另有徒周剑虹、浦振方、张振华等。 0 K" p* A- i+ m2 k. z
出生:1897年,光绪二十三年(丁酉)# `8 V" |' O% M. N
逝世:1972年,农历壬子年
9 O. ?0 Q' @6 i6 S2 U* j: Z1 Z; q# [% i9 w
杨振言,男,苏州弹词演员。出身于评弹世家,所唱蒋调有其个人特色,听众称之为“言调”擅唱“蒋调”“夏调”“俞调”。其父乃弹词名家演员杨斌奎。 ,胞兄乃弹词名家“杨调”创始人杨振雄(1920—1998)。
8 [/ t- ?4 B2 G- i& _0 x 他1935年即随父习艺,考攻长篇弹词《描金凤》、《大红袍》。16岁起与父拼档,登台演唱崭露头角,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已驰名。1954年进上海市人民评弹工作团(今上海评弹团),与兄杨振雄长期拼档弹唱《长生殿》、《西厢记》。杨振言充分发挥自身特长,与杨振雄通力合作共同创造了鲜明而独特的艺术风格,使杨氏昆仲成为珠联璧合蜚声书坛的杰出双档,能互易上下手,是评弹界黄金组合。而双档书艺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又使“杨派”;艺术达到一个新的高峰。# g- N+ Q; D" X: `
杨振言艺术功底十分深厚,角色生动,说表清楚,铿锵有力,节奏感强,演唱富有激情,嗓音宏亮,中气充沛,尤其擅唱蒋调,因其韶味独特自成一格被听众称为“言调”。所唱《宝玉夜探》、《莺莺操琴》、《剑阁闻铃》、《林冲夜奔》等多首弹词开篇,长期以来深受广大听众喜爰。
+ i/ V _7 x1 S4 N; Q 杨振言不但书艺高超,而且在创作上也很有建树。他与杨振雄共同整理的《西厢记》之《闹柬》、《回来》以及《描金凤·换监救兄》等优秀传统分回,都成为书坛精品。由杨振雄早年编写、杨振言加工整理的中篇评弹《赵氏孤儿》,在1994年上演后受到广泛赞许。" P N7 ]* V/ O' _ m/ g. ]
杨振言虽然早在1982年就己退休,但他的心始终没有离开过评弹艺术,1985年起先后应邀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和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讲学,介绍评弹艺术,弘扬优秀民族文化。
6 Y4 c6 K5 S$ d6 k0 H& K1 E 曾发起组织了上海评弹团京剧票房会,并担任会长。其兄杨振雄,擅唱京剧小生,又会昆曲。他们弟兄双档合说的弹词《长生殿》中的唐明皇,潇洒飘逸,很有书卷气,颇具“俞派”小生的高雅风范,成为书坛一绝。俞振飞当年亦喜听杨氏昆仲的《长生殿》,认为“很有品位”。
9 `' f/ i9 U C* r 勤提携 毫无保留 周红告诉记者,当年自己想说《描金凤》,杨振言老师二话没说就毫无保留地把这部书给了她,不收分文,而依照“惯例”,老师收学生并传授自己的作品往往要收取“拜师金”,而周红还不是杨振言的学生,只是他的搭档余红仙的学生。周红说,她和高博文合作的《描金凤》在乡音书苑演出时正是大热天,老人家不顾天气炎热赶去看,他们去无锡演出,杨振言也跟到无锡,为两个年轻人把关、提意见。7 Z: h- A1 u1 l# l. F
杨振言病倒后,周红每次去看望,他总是关心周红最近在“弄什么”,周红打电话去想要《西厢记》的本子,老人家一个晚上几次提醒家人要把《西厢记》的本子找出来给周红。去年周红为了要演《厅堂夺子》,又去向杨振言求教,当时老人家的身体还不错,便一字一句唱给周红听,指点她应该怎么唱。周红说,《西厢记》她在台湾讲课时演过,在上海还没演过,本想和杨振雄的儿子杨聪合作,录像也拿来了,但却一直没有机会排,“现在杨老师再也听不到了。”/ Z: s1 a! {/ s! v a
2004年5月2日因突发脑溢血而倒下。后因脑溢血后遗症心律衰竭,于2008年在上海第六医院逝世,享年86岁。8 s9 t% }6 Y- Y' ?- I
出生:1921年,农历辛酉年+ E' ~- V; Q4 O* m
逝世:2008年5月6日,农历戊子年四月初二日,21时40分
6 ]9 D# Q( s1 k0 m
3 t8 Q; d6 s6 @/ H第01回 夜探辕门
! S4 I' f3 ~9 n0 c& k% `1 k第02回 窃袍盗印
9 o. M& G3 U1 Z* n1 [- M第03回 卖袍告状5 @% l2 c" o- f4 Y6 ^ e
第04回 海瑞出巡
( J6 m. d7 K' M5 w; Y1 z第05回 叫船行路6 m6 ~1 v# ?# T- p; o7 U5 V' R1 G
本帖隐藏的内容需要回复才可以浏览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