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白玉簪》( r+ ]( Z3 i3 k8 a2 {
3 k6 v, `, |2 T
高濂,字深甫,号瑞南。浙江钱塘(今浙江杭州)人,曾在北京任鸿胪寺官,后隐居西湖。他约生于嘉靖初年,创作活动主要在万历前期。高濂所作《玉簪记》,描写女道士陈妙常与潘必正的爱情故事,基本情节沿自小说《张于湖传》,某些场面的处理也受杂剧《张于湖误宿女贞观》的影响:2 n; m/ b; G, |% b
南宋时陈娇莲与母亲避金兵乱,途中走失,娇莲入金陵城外女真观为女道士,法名妙常。观主之侄潘必正应试落第,不愿回乡,也寄居观内。一日妙常乘月明弹琴,潘生寻琴声来访。潘生奏〔雉朝飞〕,妙常奏〔广寒游〕,情意愈合,潘生遂以情挑,妙常以礼相拒。又一日,妙常在屋中假寐,潘生来访,在书桌上得妙常题情诗,遂共明心愿。一夜,潘生赴约会途中,被姑母训诫,又逼他早日赴试,并亲送至江畔。妙常私雇小舟,追赶上潘生,以玉簪为表记相赠,潘生酬以鸳鸯扇坠,二人相泣而别。后潘生及第授官,得以成婚。
Q+ Y9 S' _, w. g0 y( A/ z' Y4 b6 k1 r% T9 Q1 G0 h3 K
箱底之物——明万历刊本传奇《新镌女贞观重会玉簪记》(http://blog.sina.com.cn/s/blog_48ecbb780100ff20.html):2 d# T6 ~* ~0 M
《玉簪记》自问世以来,明清两代刻本不少。这些版本多分藏各处,或流落海外,得见非易。文献记载中有以下版本:
9 G* X9 K4 H4 q5 u 明万历间继志斋刻本,二卷,国图藏。插图见周芜《中国版画史图录》、《金陵古版画》。《古本戏曲丛刊初集》据之影印,1956年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出版的黄裳校注本即以此本为底本,用汲古阁刻《六十种曲》本为校本,插图亦采自此本。黄裳在后记中提到 “这里用的底本即是继志斋本。因为它是较早的、近于原本的一个本子。其他的一些明本,都是极难得见、几乎是孤本的秘笈的本子,无从一一借校,现在就用汲古阁本进行校勘。因为汲古阁本在明代诸本刊行最晚,是经过一些细密的校订后后的比较完整的本子。” 可见《玉簪记》明代诸刻本流传稀少之一斑。
6 B* @. r S5 ?3 ]% r 明万历间文林阁刻本,二卷。与鄙藏本同版。民国时藏北平图书馆,于四九年与中央图书馆书齐携至台湾,藏于台湾“中央图书馆”,后转藏台北故宫博物院,即当今海内外公藏著录唯一的一部。见台湾“中央图书馆”善本特藏书目。… 汲古阁刻《六十种曲》所收本。题:《重校玉簪记》,系重刊万历间文林阁刻本,首叶题:“绣刻玉簪记定本”,无图。' G& I# Z6 g( }# e
5 e7 i! J9 Q h" S- [2 d8 z7 S
选本有:" [1 ~. S! B. C. w- F# f
《乐府菁华》卷之四上层《玉簪记》有《秋江哭别》,下层有《必正妙常对操》。《玉谷新簧》卷之二上层《玉簪记》有《词姤私情、执诗求合、秋江哭别》。《摘锦奇音》卷之二下层《玉簪记》有《必正执诗求合、妙常秋江哭别、必正姑劝佳期》。《词林一枝》卷之一下层《玉簪记》有《陈妙常空门思母、潘必正姑阻佳期、陈妙常月夜焚香》。《八能奏锦》卷之一上层《玉簪记》有《妙常思凡、执诗求合》,卷之六上层有《姑阻佳期、秋江哭别》。《大明春》卷之一上层《玉簪记》有《妙常思母、茶叙芳心、饯别潘生、秋江泣别》。《徽池雅调》卷之二下层《玉簪记》有《临安赴试》。《尧天乐》卷之一下层《玉簪记》有《空门思母、姑阻佳期、妙常拜月》。《时调青昆》卷之一上层《玉簪记》有《姑阻佳期》。- h, K3 r% n5 ~) l( V/ y
7 }' @# p# y5 K$ _# Q
《玉簪记》是弹词“庵堂相会”俗套的始作俑者,《弹词叙录》著录:
/ d$ i$ _, D2 N白玉簪全本(玉簪记) 1卷5回 道光十九年湖郡乌程夏祥、夏麟抄本 l O2 X7 `( A
观故事和戏曲并无殊异。开篇有薛调《秋江送别》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