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概1952年夏天,我在读初中,暑假期间,先父母带我到西藏书场(上海中百一店对面,现在是新世界商场)听日场。. k: I: { w* z0 ]2 }$ t- K$ S( P
那天是三档书。头档是秦纪文先生的聊斋《画皮》;第二档是钱雁秋先生双档《粱祝》;送客是徐云志老夫子与王鹰老师的《三笑-小厨房》。
: a/ U8 @# M* y9 y5 v4 x钱雁秋先生是书场工友背上书台的。钱先生身体胖,我看了很紧张,怕工友失手。
' ~8 }& p" v& D徐云志老夫子的石榴姐姐18铲刀肉丝给我留下深刻印象。; [: t; T$ i9 U6 _
印象最深刻的是头档秦纪文先生的聊斋《画皮》。秦先生的弹唱比较一般,但是他的说表有吸引力。 <聊斋>全书我已经看过,《画皮》这一篇我也十分熟悉,但是经过秦先生的表演,我有了新的感受。; ` G4 K9 V" Z- ^! H) u) w
秦先生说到“古人云:画虎画皮难画骨,知人知面难知心”时,他的头和眼神从左到右扫视观众一遍,再从右到左扫视观众一遍,静场片刻,放了一个噱头(大意是观众都是好人),引得哄堂大笑。( _6 K. h- E/ {; p
当时,我坐在第三排当中,看得真切,体会到说噱的重要,评弹艺术通过演员的表演给观众带来的强大感染力,不是书本上能够领会的。8 U8 i! }* Y6 r
<聊斋>是比较适合评弹表演的,既可独立选为短篇,也可联合起来作为长篇,噱头很多。 |